来源给心灵一方净土

中国画对我来讲就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活着就是为了这个。

——周京新

周京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周京新为当代画坛推出了富有现代笔墨表现力的“水墨特貌”。

在中国画遭遇外来绘画观念冲击的时代,需要画家坚守水墨的底线和写意的正典,但又需要画家对水墨语言的属性投以新的体认,在与毛笔、墨汁和宣纸这些“绘画媒介”融为一体的状态中表达新的水墨情感。

周京新长期以严肃的治学态度精研传统中国画“以写入画”的精粹,将这一中国画所特有的“媒介意韵”置放进的水墨造型领域,异于那种以“铅笔主义”统领“水”和“墨”在纸上进行“唯造型论”的绘画行动。

周京新:用安静的心态去画画

有的画家他就不喜欢出去跑,他就自己在家里画画他很惬意的,他就喜欢很安静地去搞自己的创作,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很值得称道的一种艺术状态。

所以不要以为在外面风风火火的画家,就一定是画的好的,那个很安静的整天在角落里面不声不响的那个画家,就是画的不好的,这个是一个很错误的认识。

我认为画家有的时候应该稍微有一些封闭度,多一些孤独的这种,把自己的世界相对应的时期封锁起来,去思考自己的问题的态度。

当然并不代表他不要去体验生活,不要去到外面去广泛地交流,这个是两回事。但是你整天都在外面跑,你整天都飘在那个闪光灯的附近,心态就不得安静,你的艺术创作它就不能够表现出来。就是达到艺术创作应该有的,或者必须应该有的状态和质感。

写实与自我之间

把生活与想象捆在一起,一切都可以变得随意灵活:不可能的变得可能,不相干的变得相干,寻常的变得不寻常,死掉的变得活过来。

速写是一种不能间断太久的长期投入,回收到的效益应该是保持良好的状态和敏锐的感觉。

速写能快捷记录,能积累素材,能锻炼造型,能提高创作能力,也能把一个画家尤其是“中国画家”毁成一袋“方便面”。

造型始终是是画里的顶梁柱,非同小可。独特是造型语言的筋骨,自然是造型品位的血脉。没有筋骨,造型就有残疾,血脉不畅,造型就会僵死。

线是一把塑刀,切出来的形是线,挖出来的形是点,剐出来的形是皴,削出来的形是面。

线与面之间从来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可以彼此依托、交织、转换。对它们的任何限定与分割都是在自寻狭路。

线是造型结构的自由版程序,可以无限升级,也可以自由更新。线可以有出处,有中生有,举一反三;线更可以无出处,无中生有,自有我在。

在开放的空间关系中,线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疏密、聚散等等形质都是可以自由转换进而无限变化的。

手上的创作草图可以简而略之,心里的创作构想绝不能有盲点。

传统经典都是十分厚道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既规矩森严,又网开一面。

手稿鲜活,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悄悄话,创作何尝不应该如此!

当形式与内容没有了界限,画里的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的时候,绘画性的品质就纯粹了。视野开阔总比狭隘好,积累宽厚总比单薄好,广泛借鉴总比专工好,心境包容总比偏执好。

对我来说,不觉苦尽甘来比一味甜甜蜜蜜要更加实在,更加自然,更加余味无穷。我的造型根基就在这里。

有些手稿不是一次完成,过一段时间,甚至时隔数年,看着不满意,或是手痒了,拿过来又接着画,过瘾了为止。手稿具有开发想象力的功效,想象力是不需要说明的。而创作,难免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每到这时,手稿就是最好的“解药”。

▼ 

人物造型的三大关

第一关:将形画化

第二关:将画我化

第三关:将我真化

过得此三关,可有好前景

过不得三关者,半途而废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