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的四季春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池中的锦鲤也将逐渐从“冬眠”状态进入活动状态。然而,经过一个冬季的停食,此时锦鲤的体质却是一年之中最虚弱的。同时由于春季多冷暖空气交汇,气温起伏大,且多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池养锦鲤应激反应增强,鱼病也随之增多。此外,越冬后的鱼池水质一般呈老化状态,水体的下层往往积聚了过多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加上气温回升后各种生物繁殖加快,需要特别注意鱼池的管理。 1、水质调节 开春后,池塘水温上升到8℃左右或以上时,就应对越冬的鱼池加注适量的新水,这样既可补充水量、淡化毒物、增加溶解氧,又能提高水温,使池养锦鲤早活动、早摄食、早生长。随着水温升高,锦鲤吃食增多,可逐渐加深水位,一般每7~10天注入新水一次,到4月份可逐步提高水位至1米以上。若发现水质老化或偏酸性,最好大换水一次,及时加深水位。加注新水时,每次量不可太多,以防水温骤降。 如需分池饲养,应在水温8℃左右时进行,此时锦鲤的活动力弱、鳞片紧,捕捞或运输时不易受伤。加之水温较低,感染发病的机会也较低。 2、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锦鲤会随着水温的上升增加摄食量,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6~0.8米之间,这样水温能较快升高,以促使锦鲤提早开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3、尽早投饵 根据锦鲤的生理特点,春季投饵应遵守由少到多的原则。开食的具体做法是当表层水温达到8~10℃,每周投饵一次;晴暖天气,表层水温升到10℃以上时,可每天或隔天投饵一次。初期,日投饵量应占锦鲤总体重的0.5~1.5%左右;15~20天后,逐步改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饵量增加到锦鲤总体重的1~2%左右。投饵要定时、定点,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锦鲤的摄食强度而定,受冷空气影响水温降低时要暂停投饵。饲料要清洁新鲜、可口,以高能量为主。 4、全面消毒 可将含氯量30%的漂白粉充分溶化后进行全塘泼洒,使池水含药浓度达到1ppm,可预防细菌性鱼病,每月两次。此外,也可使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强氯精、鱼用强力消毒剂等,这些都是含氯消毒剂,具有高效、快速、杀菌力强等特点。因为漂白粉欠稳定,保管上比较麻烦,容易出现氯含量不足的情况,大型鱼池或鱼场可以使用较稳定的二溴海因、强氯粉和鱼用强力消毒剂。其他碘类的消毒剂,目前市面上产品很多,也很方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5、全面杀虫 扑杀寄生虫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较为成熟的杀虫药品进行杀灭工作。杀虫,不能只考虑杀灭鱼体上的寄生虫,还应杀灭水体中存在的寄生虫和幼虫。也不能只对个别鱼体进行单独的药浴杀虫,而忽略了水体中虫体的杀灭,否则很容易出现常杀常有的情况。鱼池泼药杀虫药剂要视水体的肥瘦、天气、水温和鱼群的活动情况安排:天气正常,水温正常,鱼群无明显异常可在下午3~4时泼洒药水;如果下暴雨,气压低,水温过低,有缺氧浮头等非因寄生虫引发的异常情况则不能杀虫作业,否则会恶化水体环境并加重鱼的病情,造成损失。杀虫时应特别注意观察锦鲤的状态,如出现狂游、抖动、贴边、浮头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换水50%,再进行观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杀虫结束后,应立即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 6、防治鱼病 冬季,池养锦鲤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生长停滞、体质较差,春季开食前体质状况更是降到了最低点。随着水温的回升,病菌繁衍加快,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加强春季锦鲤养殖管理是增强锦鲤抗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春天锦鲤易发生的鱼病有水霉病、烂腮病、肠炎病、寄生虫病等,对于由致病菌引发的细菌性疾病,应使用抗生素类药品进行治疗。如果只是预防,中草药由于无残留、副作用小等特点,比较适合在此阶段使用。 如果您有鱼病、鱼缸鱼池等锦鲤相关的问题,可以登录“中锦论坛”网站发帖咨询,热心的版主和鱼友们会帮您解答。或是添加站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1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锦鲤图鉴变种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