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效应

催眠术可以让目标对象变得高兴或者悲伤,愤怒或者欣喜,宽容或者尖刻,骄傲或者卑下,积极或者消极,胆大或者胆小,充满希望或者满怀沮丧,傲慢无礼或者恭恭敬敬。你可以让他们唱歌,大喊大叫,开怀大笑,哭泣,表演,跳舞,开枪,钓鱼,布道,祈祷,背诵诗词,或者阐述学术理论。

目标对象对暗示内容的表情反应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表情反映出来的都是真实的情绪,即使是最好的演员也不可能把同样的姿态表演得如此真实。

被催眠的人并不是在进行一般意义上的“表演”,因为他们自己完全相信,他们就是你所暗示的那种人。他们可以把任何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形象模仿得惟妙惟肖,无论是他们身边的人还是他们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接触到的人。

被催眠者的记忆力也有可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这是催眠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无论催眠程度深浅,这种现象都有可能发生。被催眠者有可能回忆起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细节,而这些事件往往是他们在正常状态下绝对不可能想起来的。我们一生中的所有经历都会在记忆中留下痕迹,其中许多痕迹都非常轻微,在正常状态下无法追溯,但在催眠状态下则可以还原成回忆,这是被催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结果。

在催眠状态下,只要有合适的引导,任何人一生中的任何经历都有可能社回忆起来。那些支持“转世重生论”的人甚至还认为,催眠状态下的人可以回忆起“前生”的经历。

某些记忆也可能被抹除,例如催眠师可以让目标对象忘记自己的名字和活境况,甚至完全忘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全部经历。

催眠师可以通过暗示让目标对象产生妄想、错觉或幻觉,例如将椅子当成狗,将扫帚当成美女,将街上的噪音当成交响乐,将铅笔当成香烟等。

不妨尝试这样的实验:给你的目标对象一个空杯子,告诉他里面装有威士忌,喝下去的时候必须要小心,以免灼伤喉咙。如果他相信了你的话,在做出“干杯”动作之后就会开始咳嗽或是喘息不止,仿佛杯子里真的有威士忌一样。

所谓幻觉,是指感知到并不存在的物体,例如你可以对目标对象发出“在这把椅子上坐下来”的暗示,而其实根本就没有椅子。他会在想象中椅子的位置坐下来(其实支撑体重的只有自己的双腿),仿佛椅子真的存在一样。如果你问他“这把椅子舒不舒服”,回答很有可能是“不舒服,我宁愿要把更舒服的椅子”。如此富有“真实感”的幻觉经常会令人难以置信,但的确可以通过催眠术来达到的。

处于深度催眠状态下的人,很容易借由催眠师的暗示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幻党或错觉。实验表明,幻觉中的物体甚至可以通过三棱镜产生双重影像,被放大镜放大,在一切方面表现出跟真实物体完全相同的光学属性。

在通过暗示让目标对象产生幻觉的过程中,假设幻觉中的物体是一只鸟,那么如果你暗示这只鸟正在飞近或者飞远,目标对象的瞳孔就会发生相应的缩小或是扩大,同时眼轴长度也有变化,仿佛在观察真实物体的移动一般。

被催眠的人可以把土豆当成桃子吃下去,或是把醋当成香槟一口喝干。如果你暗示一杯白水其实是伏特加,那么他在喝下这杯白水之后就会出现醉酒反应,而如果你暗示一杯烈酒其实是醒酒药剂,那么他喝下这杯酒之后反而会复原。这些全都是实验证实过的结论,并且受试者在实验中的表情姿态都无比真实,即使给他们的是真正的桃子、香槟、烈酒或是醒酒药,他们的表现也不可能更加真实了。

催眠师可以通过暗示让目标对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反应。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半边脸正在痛哭流涕,另半边脸却喜笑颜开。脉搏、呼吸和出汗的速度可以在控制之下变快或是变慢,体温也可以升高或是降低。如果被催眠者被告知自己正在发烧,他的脉搏就会加速,脸颊泛红,体温也会上升。如果被告知自己正站在寒冷的冰面上,他就会开始发抖,打冷战,有时还会起“鸡皮疙瘩”。饥饿、口渴等其他生理反应和感觉也都可以通过暗示创造出来。

这一效应既可以使人产生原本并不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让疾病不治而愈。例如,如果在被催眠者的皮肤上贴一枚邮票,告诉他这其实是一抹芥子膏,就可以让原本健康的皮肤产生水泡。如果把一枚硬币或一把钥匙放在被催眼着身上,让他相信在一觉醒来之后这里就会肿起水池,那么之后上把硬币或钥开,并且他在人睡前已经脱离了催眠状态,一觉醒米之后还是会起水泡,且水泡的形状完全与硬币或钥匙的形状吻合。

另一方面,原本存在的水泡和烫伤痕迹也可以通过暗示来消除。局部皮肤役红是一种非常容易通过暗示来引发/缓解的症状,只消几分钟就能显现出效果。

暗示可以同时影响好几种感官。如果你对被催眠者暗示,他手里正拿眷

枝玫瑰,那么他就会同时看到玫瑰的形状,嗅到它的芬芳,触摸到它的手感。积极幻觉可以让被催眠者从一切方面感知到原本并不存在的物体,而消极幻觉则可以让他们根本感知不到实际存在的物体。

消极幻觉也可以单独针对某一种感官而发生,也就是让这种感官暂时选择性失去作用。只要给出相反的暗示,就可以恢复这一感官的作用。暗示可以使被催眠者致盲或致聋,并且这一作用完全是精神上的,因为实验表明,被催眠者的眼睛和耳朵仍然正常,只不过视觉(听觉)信号无法进入其意识。用同样的方法,你也可以让目标对象的一只眼睛暂时失明,另一只却仍然照常视物。

催眠师只消用手指或某些物体碰触被催眠者的皮肤,就可以使之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发红或流血,这一点早已有大量的例证。

催眠术的延迟影响

对时间的感知似乎是人们天生精神能力的一部分。催眠师之所以可以在催眠状态结束之后仍能影响目标对象,是因为催眠过程能够改变目标对象的时间感。

你可以借由暗示让目标对象在24小时之后,或分钟之后,或者一个月甚至更久之后,做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反应。潜意识的“时间记忆”相当准确。曾经有过这样的实例:催眠师告诉被催眠者,再过分钟之后用手划一个十字。被催眠者在准确的时间做出了这一动作,尽管此时他已经不记得当初催眠实验的内容,甚至不记得实验曾经发生过。

在延迟暗示中,被催眠者的思想首先接受指令,要在某个特定时间做某一件特定的事情,然后就不再考虑这一指令的内容,但如果他的潜意识已经接纳了暗示内容,就会在指令要求的时间(或是十分接近的时间)做出相应的行动。从接受指令之后到付诸行动之前,暗示内容都不会进人意识,而是蛰伏在潜意识中,直至时间到了为止。在舞台催眠术表演中,延迟暗示最容易产生魔术般的效果。

你也可以暗示目标对象,当他将来接到某种信号(提示)时,某件特定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他身上。当目标对象恢复正常状态之后,只要接到信号,就会按照暗示内容产生相应的反应。例如,你可以这样告诉被催眠者:“当你醒来以后,会感觉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恢复了正常,但当我像现在这样摸自己的耳垂时,你就会感觉到一种无法阻挡的冲动,使你离开椅子,走到房间中央,在那里伸个懒腰。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你不会回忆起我刚才所说的任何内容,但只要我摸摸耳垂,你就会严格按我说的去做。”唤醒他之后,你可以先花些时间做别的事情,然后再像之前一样摸摸耳垂,这时他就会按照你说的那样走到房间中央去伸懒腰,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很惊讶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延迟暗示的表现形式。

用同样的方法,你也可以让目标对象在接到某种信号(提示)时重新陷人催眠状态。舞台催眠术表演中所谓的“瞬间催眠”,其实应用的就是这一机制。你可以在表演之前先对目标对象进行催眠,告诉他在你伸出手指指向他的时候就陷入催眠状态,这样当你在表演时伸手去指他时,观众就会以为是你的这一简单动作发挥了催眠的威力。延迟暗示也同样适用于群体催眠,可以让一群人产生相同的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