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艺术大观

他叫孙郡,80后摄影师。圈内人称他是“摄影界的李健”。他用相机写诗,开创了“新文人画摄影”。中国时尚摄影师大都喜欢照搬欧美做法,但孙郡不屑于此:“我要走一条很窄的路子,窄到刚好只能通过我一个,而不可能容下别的效仿者。”人生的成功,往往都是从愿意走很窄的路开始的吧!?——前言

中国

摄影

+

by:国际艺术大观

图源:孙郡微博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孙俪、范冰冰、Angelababy、刘嘉玲等一众女星说:太喜欢他了,他画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我;吴彦祖、黄晓明、陈坤等一众男星说:太另类了,他的作品表达出了我的灵魂。他就是新文人画摄影”创始人孙郡

他用镜头造一个古典的梦

“新文人画摄影”创始人——孙郡我们形容一个人美,通常会说:“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在孙郡的镜头之下,还真是如此。那些占据时尚圈娱乐圈头条的明星,古典得如同绢上的美人。如今在中国,无论是女明星还是男明星,都渴望着拥有孙郡拍的一套“中国风”。孙郡也由此成为上海滩身价最高的摄影师。你一定很好奇:这个牛逼的“摄影诗人”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新文人画摄影”创始人,孙郡孙郡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小桥流水、乌篷桨影中长大,7岁就开始学国画和工笔。这就是孙郡。小时,他家隔壁,住着一位老画家,孙郡便经常跑去看画。一站就是一个钟头,从不觉得枯燥。早早叩开孙郡心扉的还有诗词。邻居中还有一位痴迷古典文学的姐姐,晨昏吟诵乐此不疲,那些抑扬顿挫的词句,慢慢沉淀成孙郡心底最惊艳的回忆。正是因为画和诗词的熏染,长大后,他报考了中国美院。后来,孙郡出名后,有人问:“你这么年轻就出名了,怎么这么幸运啊?”孙郡只有呵呵一笑。摄影是一个综合的东西,不是光摁一下快门就完了,要涉及设计、造型、舞美等等。“他哪里知道,我七岁就开始学诗学画。”牛人之所以牛:底子很重要。“新文人画摄影”创始人,孙郡念美院时,母亲送了他一台单反,每到周末,他就跟同学一起出去拍照。玩着玩着,就迷上了摄影。毕业后,他进入广告公司,做起了平面设计。干了两年,虽然成绩佼佼,但他始终觉得无趣。渐渐,一粒种子在他心中发芽。种子破土的时机,在年初夏来临。那晚,观看一场摄影展后,在跨出展场的那一刹那,他听到了来自内心的声音:“嘿,你为何不给梦想一个机会?”第二天,孙郡就递交了辞呈。老总一脸惊讶:“为什么?”孙郡说:“我要去寻我所爱。”舍弃高薪,老总很是不解。孙郡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I,一个是Me。我们常常为了做别人羡慕的Me,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I。”“I在叫我。”孙郡一仰头,大步迈了出去。他辞掉工作,搞起了摄影。多年后,有人问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孙郡回答:“做了喜欢之事。因为你所爱之事才能激发你的最大潜力。”上海老街上海食客“新文人画摄影”创始人,孙郡入行摄影,做到第3年时,孙郡就被评为中国上升最快的摄影师,达到行业的一线位置。尽管成绩不凡,但孙郡内心却很惶恐。“中国的时尚摄影,大都照搬欧美做法和风格,谁照搬得好,谁就火了。”《四月青花》外表谦和的孙郡,却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读书时穿校服,我就特别抗拒,就算穿,也要搞出一点不一样。”这份深埋于外表之下的桀骜不驯,让孙郡不愿意随俗于模仿。“我想做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孙郡醒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他决定转型。可怎么转呢?流淌在他血液中的古典文化被唤醒了。“我要把中国古典文化融入摄影。”他琢磨着拍了一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作品一出,备受赞誉。但孙郡自己却不太满意,“作品虽很有怀旧特色,但隐隐带有一种不协调感,无法将古典元素与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于是,他开始思索“融合”的最佳表达方式。《茶经》一天夜晚,他握笔画画时,突然脑洞大开。“我何不把工笔技法运用到摄影中?”于是,他开始了“大冒险”。先用相机拍下画面,然后再将其转换为黑白影像,再用工笔画技法,一点一点对照片进行手工上色,层层渲染。于是《茶经》就这样诞生了。《茶经》一出,顿时震撼业界。《生命清供》在摄影这种瞬间成就的艺术,和需要时间打磨的工笔画之间,孙郡找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平衡点,开创了中国“新文人画摄影”。“我想使我的作品,既具有瞬间吸引目光的魅力,又有时光积淀的内蕴。”又有人问孙郡:“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孙郡回答:“因为我选择了一条很窄的路子,窄到刚好只能通过我一个,而不能容下别的效仿者。”牛人之所以牛:就在于他不随流俗,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孙郡成名之后,引来一大帮模仿者。很多人拍摄照片后,也运用工笔技法进行合成加工。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上一眼,就会知道山寨和正版的天差地别。对此,孙郡又是呵呵一笑。“没20年学画打底,工笔技法难以到位。”即便是工笔大家,也只能模仿表皮。“我的片子虽然后期运用了工笔技法,但片子里所有元素都是一次性拍摄完成的。面所有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我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进行删除或合成。”摄影的本质是“真实的再现”,不在拍好的画面上增繁删简。为了这种绝对的真实感,孙郡会因为一块适合摆在画面里的石头,而找上几个礼拜。如果拍摄下雪天、拍桃花,那一定要在当时,绝不做那种桃花已经谢了,还去绑几个枝上去的事儿。“精选00种中国花,配上00个中国人物。”《百花录》拍了四年,到现在也没有拍完。因为每拍一种几乎就要花费一个月时间。“最难的是找到人和花之间的共同气质,不能随便拉个人和一枝花过来就拍了。这个花开的时候,那个人就得刚好出现在它面前,谢了,就只能再等一年。”拍出中国式的美,极耗时间。但孙郡,甘愿成为那个守候者。“为别人之不愿为。”这也是孙郡之所以能成为牛人的原因所在。“我要把中国画的宁静与写意,重新带回到现代人的生活里。”正因拍得如此用心,正因画得如此用心。他的“新文人画摄影”,才拥有诗歌般山水画般的意境,幽深唯美而又引人入胜。无论是用相机按出来的,还是画出来的,都应该有创作者注入其中的人文精神,要有从本能出发的情怀。中国人,还是要做中国人自己情绪里的东西,然后,尽可能,做到完美。——孙郡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