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到,不少媒医院出现排队贴三伏贴的盛况。

全叔过去几年脾气火爆,那时会直接说“三伏贴是骗子,贴三伏贴的都是xx”,后来年纪渐渐大了,火气消了,也理客中了,现在会说“这东西没啥科学依据,但信不信是个人的事”。

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在民间有所流传,但形成全国性的火爆局面,还是这几年的事,你在CNKI搜索相关论文,几乎搜索不到年以前的文章。三伏贴效果至今并没有得到业界公认,这一点很多中医专家也承认,还不断有科普作者站出来质疑这是骗子产品,但这并未撼动三伏贴的流行地位,它是怎么做到的?

一、打造易懂的说辞:夏补阳气冬病少

健康产品要流行,一定要通俗易懂,最好能让人通过脑补就能明白原理,譬如“给肠子洗洗澡就能瘦”、“洗洗更健康”、“多吃虎鞭马鞭就能让男人那话儿更强”,这些玩意虽从科学上很扯淡,但不失为极其成功的广告语。相反,你去告诉人们“发烧别捂被子”就要多费口舌:细菌入侵人体导致免疫系统反击,免疫系统反击后体温身高,体温升高后出汗,出汗后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所以捂被子无法逆转这个过程,反而加剧身体不适。这一解释过程有多重因果关系和推理链,不形象、不直接,所以更难被人接受。

三伏贴,依据的是中医“冬病夏治”原理: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旺盛,这时,抓住时机适当内服或外用药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假以时日,一些冬日常见的顽疾就能康复。

理论对错不论,全叔只想感叹:瞧瞧,多好多入脑的一套理论!

二、突出成本低特点:贴上就好不碍事

产品要流行,消费者使用成本低很重要。

在人们心目中,医疗产品最危险最麻烦的是做手术、其次是输液、再次是打针、然后是吃药、最后才是贴,贴一贴,让药物慢慢发挥作用,既没创伤、也没啥副作用,价格适中,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方便!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药厂都愿把药品做成贴片的原因,“贴一贴,就xx”,不管疗效是否支持,至少噱头足,产品具体名字,这里就不点了。三伏贴道理一样,中医“冬病夏治”理论中还有很多疗法,唯独它最流行。

但真的没副作用吗?三伏贴主要作用成分白芥子可导致皮肤水泡、脓疱,儿童更易中招。年,医院停止提供三伏贴,原因是大量患者皮肤起泡要求赔偿。相关案例还有很多,各位可去网上检索,注意:慎点图。

4岁儿童因三伏贴灼伤。

三、营造产品神秘感:必须指定日去贴

很多商家都喜欢设置一些与众不同的使用习惯,来彰显神秘感。从中医消费者心理角度来说:使用方式越是独特,使用禁忌越是奇怪,越会让人觉得产品本身的“博大精深”。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三伏贴最初流行时,医院都强调患者必须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否则就无效。全叔很是纳闷,中国国土纬度跨度这么大,各地气温、气候条件均不一,难道都要同一天贴?要不要讲点逻辑。

当然,很多中医专家出来纠正了,《中国中医药报》的一篇文章提到:其实,只要在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都是可以的,两次贴敷间隔7-10天即可。

四、用媒体报道背书:渲染火爆的场景

产品好,没媒体宣传也不行。每到伏天,很多媒体都会大肆报道患者排长龙贴三伏贴的消息,比起单纯说疗效好,这种报道起到了特别好的宣传效果。负责地说,中国大部分媒体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和隔壁王大妈、张大妈没什么本质区别。不信,各位去看看媒体官微们推荐的各类食疗治病帖子,看了后,全叔有种“中国媒体将拯救全人类”的幻觉。

五、冒领别人的功劳:把自愈说成疗效

“有疗效”是个特别容易忽悠人的词。一个人吃了a后b病好了,能说a对b病有疗效吗?比如全叔今天感冒了,啥都没吃,就喝了一瓶盐水,第二天感冒好了,我能说感冒是因为喝盐水喝好的吗?显然不能。喝盐水与感冒好只有时间先后联系,无因果联系。要证明盐水对感冒有疗效,至少要找两组人,一组服盐水,一组服“假盐水”(味道还必须一样),并排除能影响感冒的其它因素,最后通过统计得出结论,这还只是最初级的方法。总之,医学中所说的疗效,是指排除干扰因素,通过双盲、随机、对照统计试验得出的结论,排开这些谈疗效,就是耍流氓。

譬如“三伏贴治小儿咳嗽”一说,在权威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中,根本没止咳帖一说。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止咳贴好呢?原因在于,咳嗽这种症状本身就有很高的不治而愈的可能,只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里患者恰好用了某种疗法,就可能使人误以为这种疗法能治咳嗽。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对很多病人有影响,研究发现,对这些病人用没疗效的安慰剂,“疗效”也可达10-30%,如果医生得到病人高度信赖,安慰剂“疗效”甚至能达到50%。

三伏贴疗效存疑,中医自己人也是承认的。《北京晨报》年报道,北京中医管理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坦言,“截至目前,的确还没有一个全市范围的非常科学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可以证明三伏贴明确显效,疗效来自个体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这名负责人还提到:希望未来能有一个调研成果真正地为患者提供参考依据。《中国中医药报》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三伏贴疗效尚缺进一步研究。

六、掩盖自己的无能:鼓吹贴三年更好

用了三伏贴后病症好转,那还好说,万一没好转又该怎么解释呢?标准说辞是:xxx专家提醒广大市民,为医院进行中药贴敷,同时最好连续三年贴敷以巩固疗效。

通俗地说:一年没好没关系,起码要看三年。不知道这些专家是否真的相信三年一说。问题是,三年这么长,中间的变量就太多了,万一患者因为b病而去输抗生素,意外地同时缓解了a病呢?谁说得清楚?

要证明三年有效,医院就必须做至少为期三年的追踪,记录下患者基础信息、疾病诊断,还要随机访问,这是最起码的做法。这一点,北京中医管理部门也承认,而北京是三伏贴最流行的区域。但每提及要做数据研究,一些三伏贴的推广者就会以“样本不足”、“跟踪困难”、“个体差异”等来搪塞,好吧,既然如此,你们又是哪来的自信去告诉消费者要用三年呢?

本文经授权转载成都全搜索网,作者赖捷。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