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经典

年7月,被誉为“画坛传世经典”的《芥子园画谱》第三集《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完成了善本再造。这部由清代沈心友等人编纂的绘画入门必修书籍,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至今被世人所推崇。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诞生于清代。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

◆◆◆◆◆

仔细翻看《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会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花卉图谱中描绘的80种植物,其中竟然有近一半品种都是在成都栽培历史悠久、有全国影响的传统名木花卉,特别是被誉为“花中之王”的天彭牡丹。1始于唐代彭州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彭州市古称“天彭”,素有“花州”之美称。彭州牡丹栽培历史始于唐代及北宋,而盛于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中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又说,“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陆游著《天彭牡丹谱》,记述了天彭特有的红花21种、紫花5种、黄花4种、白花3种,此外还有一种由欧氏所培育出的微绿色牡丹,名为“欧碧”,共34种最为著名。“彭人称花之多叶之多者为京花,单叶者为川花。”天彭牡丹的特点是园艺化程度高,花形演化程度高,高度重瓣化,有的花瓣可多达余瓣,花径甚至大到35厘米。在观赏上,尤以天然野趣独步天下,艺术巨匠陈子庄云:彭州丹景山“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丹景山是中国最大的山间牡丹观赏胜地。2《芥子园画谱》之牡丹技法最详细牡丹的自然美哺育了历代花鸟画家,而历代花鸟画家在千百次的写生实践中也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形成了绘画理论。《芥子园画谱》集历代技法之大成,在善本第三集《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中介绍画牡丹的技法最详细:从如何画叶子到画花的各种形态,都有具体的方法和技法的图文介绍。3黄氏父子:画牡丹最多的成都人

黄筌(约-年),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字要叔,成都人,以工笔画成名。十七岁事蜀后主王衍为待诏,至孟昶,加检校少府监。黄筌画牡丹十七幅;《牡丹图》二幅、《牡丹鹁鸽图》七幅、《山石牡丹图》一幅、《牡丹鹤图》二幅、《牡丹戏猫图》三幅、《太湖石牡丹图》一幅、《衔花鹿图》一幅。子黄居宷、黄居宝等亦擅花鸟,承其父法,工花鸟及松石,画情高远,风姿俊爽,其中尤以黄居寀的成就最大,名声亦播于后世。黄居宝其画宣和御府所藏四十有一,四幅为画牡丹:《牡丹猫雀图》一幅、《牡丹太湖石图》一幅、《牡丹双鹤图》二幅。

黄居寀《花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黄氏父子在成都画牡丹,自然是天彭牡丹了,他们经常寄情丹景山,深情画牡丹。在宋代,黄氏父子所绘牡丹被当时称为“黄家富贵”,可见其画风独特而韵致天成,成为北宋宫廷花鸟画的标准,引得许多画家相仿。其中,野逸派徐熙之孙徐崇嗣亦改学黄家父子。

徐崇嗣《牡丹蝴蝶图》

4历代名家笔下的牡丹

明唐寅《题牡丹图》

清徐扬《牡丹山鹧图轴》花鸟

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

清马逸《国色天香图》

清余稺《花鸟图册》

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

文/成都晚报图/陈光斗李劼王品富冯艺李兰英张经亚李欣乐品鉴彭州网络统筹/卿菡

亲,读完文章,记得在页面最下方点赞哦!谢谢







































白癜疯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