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香味下的无形杀手,毒性是沙林的1
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86.html 文/非凡科普 你敢相信吗?有一种毒剂的毒性,竟然比“万毒之王”的沙林还高10倍,分分钟就能送你上路,它究竟是什么来头? 可怕的意外年的8月4号,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工地的建筑工人,偶然间挖出了5个不明金属罐,在挖掘的过程中,有一个罐子不慎被划破,罐内的油脂液体渗出并发生气化。 另外完整的罐子被当做废品卖给了当地一个废品收购小贩,小贩为了获取铁皮,直接将罐体切开,这一举动让他直接暴露在了有害物质面前。 双眼瞬间感受到刺痛,并开始流眼泪,接触到液体的皮肤,也立即发肿流脓、溃烂直至剥落,辛辣刺鼻的气味,在那个被污染的的工地上空弥漫,接下来的几天里,附近的居民、公认甚至是孩子,都相继惨遭毒害。 后来经过专家的鉴定,这5个罐子都是当时侵华日军留下的芥子气毒剂罐,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但这些东西依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毒气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恶毒的一种武器,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大轴心国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发货使用过这一武器。 时至今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化学武器遗留物伤人事件,我想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感同身受的。 而最早研制出生化武器的国家就是纳粹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用氯气开创了人类使用化学武器的先河,那么,开头我们提到的,比沙林还毒10倍的毒剂,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历史上生化武器的“先驱者”竟然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化学理论水平和化学工业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时很多著名的化学家都是德国人,格哈德·施拉德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年12月,施拉德博士第一次合成了一种剧毒物质,它将这一物质稀释了20万倍之后,毒性依然可以杀死植物上的所有害虫,没错,这就是最开始的塔崩。 后来施拉德博士有根据塔崩研发出毒性更强的沙林,年,德国诺贝儿奖金获得者理查德·库恩博士合成了一种类似乎沙林的毒剂,将其命名为梭(suo)曼。 这也是一种无色液体,带有淡淡的水果香味,最重要的一点是梭曼有着和沙林一样的属性,都是神经性毒剂,但梭曼的吸入毒性确实沙林的3倍,皮肤毒性是沙林的10倍之多。 有相关资料记载,人如果吸入几口高宁都的梭曼蒸汽,在1分钟之内就能致死,威力十分惊人。 不过,当时德国还没来得急生产,二战就结束了,德国战败,工厂被苏联军队占领,结果没想到苏联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一步研发制作。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苏联成功装备了梭曼弹药,据说,年入侵阿富汗的前苏联空军,就在其东部的两个城镇使用了梭曼,后果可想而知的悲惨。 事实上,自一战开始,不少国家都相继使用了这种恶毒的武器,但有一点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二战期间,作为轴心国的德国,战争狂魔希特勒居然没有使用毒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战时的希特勒坚决反对使用化学武器,你知道为什么吗?据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纳粹德国已经生产了大约吨的沙林毒剂,足以杀死数百万人,并且,在二战期间,希特勒也是有相当多的机会去使用沙林毒气的,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其实在二战爆发之初,纳粹德国的将领们就曾像希特勒提出过,要在战场上释放沙林毒气的方案,但都被希特勒驳回了。 他说:“我断然声明,除非我们的敌人首先使用了这种武器,否则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 之后,希特勒也确实兑现了他的承诺,即便在年,第三帝国处于毁灭的边缘,他终究也没有允许部下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 在我看来,二战中的希特勒之所不同意使用化学武器,跟他的个人经历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希特勒参加过一战。 尽管当时德国使用氯气攻打了法国,但同时,英法两国也适用氯气和芥子气进行了反击,在那场战役中,希特勒的眼睛被芥子毒气袭击,还差点失明。 所以在二战时,他深知一旦自己开始毒气战,那么对手必然会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报复,并且,若是德军派出坦克、飞机实行突袭,能提前占领一处,但同时也代表这以目标地区被污染了,也会迫使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如此一来,闪击战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化学武器一直都是人类文明史上挥之不去的阴霾,但值得庆幸的是,二战没有彻底退化成一场大国之间的毒气相残,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有一方打破了规则,今天的我们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2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生苦短,再来一碗舌尖上的人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