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能净业障分—《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阿僧祇在佛教经典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阿僧祇世界”等。“阿僧祇”意译不可算计、无量数、无央数,表示极大数之意。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那“阿僧祇”到底是多少呢?在佛典中各有异说,但唯一相同的是,“阿僧祇”所代表数量极大。1.《华严经》(80卷本)实叉难陀所译80卷《华严经》第45卷“阿僧祇品”中载:《如意轮陀罗尼经》中载:“梵云一洛叉,唐云十万。”由此可知:一俱胝为10^7。后续倍倍相乘,至“阿僧祇”为重,则一阿僧祇为10^(7x2^)。在“阿僧祇”之后,尚有“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值得一提的是,由一俱胝后倍倍相乘第二重,即10^28为一那由他。在《金刚经》十六品“能净业障分”中“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其中的那由他即为此值。2.《大智度论》《大智度论》卷四中载:依其中记载,“亿”为千万,即10^7,相当于《华严经》中的一俱胝。“千万亿名那由他”,即一那由他为10^14,这和《华严经》的10^28不同。“过迦他名阿僧祇”,即一阿僧祇等于一过迦他,为10^28,与《华严经》中的“那由他”相同。3.《俱舍论》《俱舍论》卷十二中载:其中“俱胝”与《华严经》中相同,为10^7。“那庾多”即“那由他”,为10^11。至“阿僧企耶”,由“俱胝”经过44重十倍乘,则一阿僧企耶为10^51。4.《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中所载与《俱舍论》相同。二.劫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根据《五灯会元》卷一中载,我们所处的大劫为“贤劫”。贤劫当有千佛出世,释迦牟尼佛为贤劫第四尊佛。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各有异说,但唯一相同的是,“劫”所代表时间极长。1.“劫”的定义《大智度论》卷三十八中有对“劫”的定义和分类。有一比丘问佛言:“世尊,几许名劫?”佛告比丘:“我虽能说,汝不能知,当以譬喻可解:有方百由旬城,溢满芥子,有长寿人过百岁,持一芥子去,芥子都尽,劫犹不儩[sì]。又如方百由旬石,有人百岁,持迦尸轻软毡衣一来拂之,石尽,劫犹不儩。”2.“劫”的分类“劫”的分类各经论不一,但基本一大劫都分成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二十中劫,合计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何为中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中有载:中劫又称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劫: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劫: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劫: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有二十中间劫。经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住劫二十中劫中,有三灾。“内三毒发,故众生灭,所谓饥饿、刀兵、疾病。”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中载,于各中劫中之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即出现。所谓刀兵灾,当时人心嗔毒增上,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所谓疾疫灾,是继刀兵灾之后,疾病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经七月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后起饥馑灾,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乃止。坏劫二十中劫中,亦有三灾。“或时火劫起,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初禅四处;或时水劫起,漂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二禅八处;或时风劫起,吹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三禅十二住处。”三.阿僧祇劫以一大劫为一,如是积累至阿僧祇之数,即为阿僧祇劫。此劫无数复积至三,即三大阿僧祇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很多人对成佛失去信心。菩提达摩祖师在《破相论》中对三大阿僧祇劫有不同的解释:“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斯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