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24/5649041.html
从湘潭到北京,旅行者跟随一代画师的足迹文/图:大李北京齐白石旧居院内齐白石雕塑湖南省湘潭县齐白石故居齐白石本是个木匠。然而木匠却成为了中国一代画师、文化名人、世界和平奖得主,在世时被国家冠以“人民艺术家”称号,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去世后光辉闪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追求者。木匠出身的他不简单,擅长画虾、鱼、虫、蟹,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虾戏图》真迹如今到了上百万拍卖价。其实,关于木匠,成大事者不只一个齐白石,还有国外普京,以及中国的领导人李瑞环、李长春、李岚清都是。据说普京牛逼哄哄还拿到了国家颁发的四级木匠证书。齐白石厉害处在于:当学徒时的乡下穷小子,跟着师傅走村串户时,一点也不起眼,一点也看不出大师迹象。当然,一个人成功前,除了那出生时有电闪雷鸣天象的,其他差不多都如此。吹牛点说,大李即使好几十岁了,即使今天还要谦虚地拜谒前辈画家,也不能说余下的日子就跟大师彻底拜拜。因此,出差北京的日子,就不忘记给自己励志——去造访一个个都响当当的名人。这一天走近了齐白石旧。大概从齐白石的画作或院子中的雕塑上沾到了才气和仙气,然后又在回到湖南后,按图索骥来到了湘潭县白石镇齐白石的故居,和地处湘潭市雨湖区的齐白石纪念馆。三个地方都跑到,没有顺便,也不为别的,专为齐白石而去。没有成为画家的想法,但有齐大师90岁还要找18岁的羡慕嫉妒恨,也就非常虔诚地对待大师,让他艺术的光芒放射和发射到我身上比一般人多一些。北京的纪念馆门票5元,白石镇故居的门票15元。北京的纪念馆有很多看的东西,5元便宜了点。湘潭的故居虽然稍微马虎,但想想,乡下草砖泥筑的房子比较珍贵,即便没其他,仅看到这些,就是最好的乡愁体现,最好的齐白石生活再体验。这样也足矣。湘潭市内的纪念馆,因与工人文化宫合在一起,比较吵闹。三地总结,还是北京因占据天时地利缘故,较为安静,也较为文化氛围深厚,对看画的人来说,就感觉舒服。文化,本就应该这样的。大李希望此地永远安静下去。不过,不喜欢文化的人,招也招不来,喜欢文化的人,再偏僻,也会闻香前往。安静地让这位大师和他的传世作品享受静谧,也是文化之幸。说到幸运,对齐白石来说,虽然追寻艺术的路艰辛,但更多是幸运。如果小时候长得五大三粗些,就可能不会被第一个师傅、他的叔祖父“退货”——拒绝带他这个徒弟,这样也就不会有后来大师级的齐白石,中国和世界也就可能少了许多艺术瑰宝,多了一位讨生活的平庸木匠了。15岁那年年底,齐白石与师傅干完活收工后在路上遇到了三位木匠,那三人傲慢至极,师傅却毕恭毕敬。齐白石不解,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是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师傅拉长脸说:“小孩子不懂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平起平坐呢?”齐白石听了,心里很不服气,决心要学小器作。过了年,齐白石16岁。他投师到周之美门下,改学雕花木匠。这个周师傅的雕花手艺在湘潭白石铺一带远近闻名,尤其是用平刀法雕刻人物,其技术更是独一无二。齐白石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也很有兴致。师傅见徒弟聪明好学,也教得格外认真,于是,他的技艺进步很快。转眼,齐白石到了19岁,要出徒了。他不仅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还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他还自出新意地把平日里自己所画的花卉果实加入到代代相传却一成不变的传统图案中,又根据乡里人喜闻乐见的吉庆词勾摹出许多人物故事,创造了许多有意思的新花样,很受乡亲的喜欢。渐渐地,齐白石在方圆百里有了名气,人们叫他“芝木匠”(齐白石小名阿芝),有的当着面叫他“芝师傅”。20岁那年,齐白石出去做活,在一个主顾家里无意间见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此书为文学家、戏剧家、中国出版第一人的李渔所创。大李写名人故居中有专门的李渔介绍),他如获至宝。他把书借回家,晚上收工后,点着松油灯,用薄竹纸一幅幅地勾影。用了半年时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勾影完成,钉了16大本。从此以后,齐白石做雕花木活,就用画谱作依据,改掉了过去的许多毛病。可以说,这部《芥子园画谱》为齐白石后来的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芥子园画谱》呢?《芥子园画谱》是一本绘画的教科书。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戏剧家李渔,曾在南京建造了一座“芥子园”别墅(其实李渔的家乡浙江兰溪也有),支持他的女婿沈心友编绘这部画谱,所以在书出版之时,就以“芥子园”命名。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特别适合初学者,所以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画坛,至今不衰。除了齐白石以外,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也都是临着这本书开始绘画的。国画大师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大画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芥子园画谱》培育出了代代名家,可以称其为画坛启蒙良师。自从有了自己勾摹的《芥子园画谱》,齐白石闲暇时就拿出来临摹一通,画稿积存了不少,渐渐地他画画的名声跟做雕花活儿的名声一样在白石铺传开了,人们提到芝木匠,都说他画得不错。那时,请他画的大部分是神像功对,也就是财神、火神、牛头、马面之类的。齐白石采用“芥子园”画法,有时结合戏台上唱戏的打扮,把长得怪头怪脑的同学的模样画上去。齐白石常说:“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见过的东西。”这一时期画的神仙像,原本他是不喜欢画的,只因能挣些钱,也就勉强答应了。后来,齐白石把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以后,他没见过的东西就几乎不画了。直到今天,我们看白石老人留下的作品,会发现,老人一生所画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当大李我从旧居右边开始,围着四合院转了一圈,观摩了老人所有的画作后,果然惊奇地发现:大师那些妙趣横生的虾呀、鱼呀、虫子呀,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之物,尤其我作为南方人,跟大师平时所见以及风俗习惯一致,更是觉得感同身受和亲临其境。齐白石湘潭乡下的故居屋前有几棵树,还有一口池塘,想必池塘里会有鱼虾和青蛙,也想必青年时期的齐白石画过他池塘里的鱼、虾和青蛙呢!但遗憾的是,现如今房子里不像北京旧居的墙上挂着画,什么也没有,让我站在树荫下、池塘边时,就缺少了亲临其境的现实感和乡村屋舍的诗意感。画画是要生活的。齐白石生活在乡村,见到的“活物”多,每天走门串户做手艺,生活基础扎实,画出来的东西也就活生生的。其实,所有的艺术创作皆需要扎实的生活。画画如此,写诗和创作小说亦如此。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就是一名很有艺术天赋的木匠和绘画师。齐白石和雨果比,虽少了一样,但把画描到极致,也是功莫大焉!做任何事情,做到极致,不就是成功么?旅行攻略齐白石故居——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湘潭齐白石旧居——北京故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