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最好的中国画启蒙书
儿童白癫疯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657304.html 《芥子园画谱》,取名于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芥子园画谱》的标志碑拟竖立于周处读书台侧芥子园遗址。 日久弥新流行画坛余年 《芥子园画谱》,亦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自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在南京的居宅别墅之名。其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遂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90幅,增至幅,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40幅,为初学者作楷范。 篇首并编“青在堂画学浅说”,因得李渔的资助,于康熙十八年(年)套版精刻成书,即以“芥子园”名义出版。这是《芥子园画谱》第一集。 接着王概又受沈心友之托,与他的胞兄王蓍胞弟王臬,共同编绘了“兰竹梅菊”与“花卉翎毛”谱,就有了第二、三集。那是康熙四十年(年),用开化纸木刻五色套版印成,世称“王概本”。在当时观之较为精致,但印数很少,只能印几百部。 《芥子园画谱》此后一再翻版,逐渐漫漶。到光绪年间(—年),需要这部画谱的人很多,而原书因多年翻版,已磨损得不能再印。那时,有一个叫巢勋的画家,也是嘉兴人,他临摹了前三集,并增编一批上海名家的画作,同时又编绘了一集人物(即《芥子园画谱》第四集),于光绪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书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世称“巢勋临本”。这套《芥子园画谱》虽是黑白版本,但比“康熙版”丰富得多了,从此《芥子园画谱》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孕育名家施惠无涯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也。 《画传》出世,备受时人赞赏。光绪十三年,何镛在所作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云: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 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故问世余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称其为启蒙之良师,是一点不过分的。 画坛巨匠齐白石,幼年家贫好学,初以雕花匠为生。20岁那年,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精致版,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自己能画,多不合章法,故如获至宝,遂借来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画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从此,他以所画为据来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据说真到晚年,白石老人还念念不忘此事。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 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像得到心爱的宝物一样,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郭沫若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然其能画,则鲜为人知。他尤喜画兰花,曾画兰赠友人范令棣先生。他之所以能画,是因在家塾绥山馆里,常描摹《芥子园画谱》。郭沫若先生曾为其弟郭开运画的《葵菊图》题诗道:不因能傲霜,秋葵亦可仰。我非陶渊明,安能作欣赏。幼时亦能画,至今手犹庠。愿得芥子园,恢复吾伎俩。郭老如能学画不辍,早当成名画坛了。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所言,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南京芥子园,见证李渔辉煌十年 年,51岁的李渔,为了打击盗版,一路从杭州追到了金陵城。这位已经小有名气的剧作家没有想到,他会在秦淮河畔遇见芥子园,也遇见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十年。 年,李渔在孝侯(指晋人周处)读书台边购得一屋,因“地止一丘”,故取名为芥子园,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小小园庭经他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别有情趣,有栖云谷、月榭、歌台、浮白轩等诸景,并都题有楹联。如书室联:“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琴夜听歌。”月榭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此后,芥子园成了李渔会友、演戏的所在,而后,李渔在芥子园旁开设出版局,出版了《芥子园画谱》、《闲情偶寄》等影响深远的书籍。 不过,随着李渔老去,芥子园也渐渐衰败了。 (源自凤凰江苏) 传承文化?举手之劳 欢迎参与“南京传世名著”评选 投票方法1:长按下图3秒→识别图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z/6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土总理放话半年内协助搞定叙利亚问题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