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陀寺芳振法师百法明门论讲座01

1

圆融三藏,自在无碍

这次我们讲《百法明门论》。佛教里讲三藏十二部,三藏就是经、律、论,自从年居士研修班开班以来,净土三经学过了,般若系的《金刚经》也学过了,这是佛说的。祖师说的《六祖坛经》也学过。除了经典系列之外的,律藏的戒律,以《优婆塞戒经》为代表,也可以说是律,也可以说是经。说经突出在最后一个字《优婆塞戒经》‘经’字。说律藏突出在戒字。佛法也是很微妙的哦。那论典,我们也学过不少。《俱舍论》我们还没讲完,争取明年讲讲完。《菩提道次第广论》快学完了。

通过我们学过的经、律、论。大概比较起来,律藏是讲戒律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戒该怎么持,就相当于规矩一样——准则、准绳、法规,这是律的特征。经呢?以老佛爷说的经为代表,“经通五人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佛说的(《大智度论》:“如是等无量无边阿僧祇经,或佛说,或化佛说,或大菩萨说,或声闻说,或诸得道天说,是事和合皆名摩诃衍。”)。论就是解释经典和戒律的。所以我们在读经的过程中,不说别的,就说我们曾经学过的《弥陀经》,读着就很优美,就像读散文一样,读起来很轻松,觉得极乐世界非常美,各种殊胜。读着读着轻松不得了。一到论解释经典,这马上就复杂起来了。我们自己读经呢,经文挺简单的,没有复杂的东西。读祖师们的论以后呀,再回头一看!原来经文简简单单一句话,背后还有这么深奥的道理。读经时好像还明白,一读论呐,耗脑啦。就《俱舍论》也好,《菩提道次第广论》也好。感觉是学经容易还是学论容易呀?对比起来,论就有点复杂啦!那其实呢,论复杂不光是文字上,主要是条理上的。

(时间:0—5:38)

2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佛教上的经、律、论,大部头的几十卷、上百卷、几百卷的都有。比如说我们讲的那个经。比较长的《华严经》有多少卷?有四十华严,六十华严,有八十华严。有四十卷的,有六十卷的,有八十卷的。以前对华严经字数还没有计过,大概估计一下,上次查过,六十华严,万字。八十华严,多万字。这是六十、八十华严,长吧!多吧!这个华严经是不是最长的呢?还不是。相对于《大般若经》卷来说,八十华严不算什么的呢?是吧!六十华严万字才60卷。《大般若经》卷,再乘以10,各位算吧……千万字啊!经典部头大的上百万字,上千万字。当然经典也有短的,《大般若经》卷,《般若经》的核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多少字啊?个字,加经题共个字。那就是说佛法的奥妙之处就在这里。可以把卷,上千万字的大般若经典,浓缩成般若经纲要两百多字。反过来可以说,我们讲《心经》时,展开来讲就可以把个字变成千万字的《大般若经》。

所以像龙树菩萨所著的的《大智度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前面小小一部分。一卷多的内容已解释变成80卷论文的阐述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学佛的关键,不要怕多,也不要以为小部头就简单。多的东西可以浓缩的,小的东西可以展开的。就像做功课、做佛事一样。有的人认为做个佛事,回个向,给念个《弥陀经》觉得比较如法,比较长,一千字,两千多字。如果念个《心经》好像有点短了才两百多字。所以,我们不能以长短来起分别心。假如《大般若经》卷上千万字,与个字的《心经》所讲的内容,提纲就是一样的,经是这样。那论呢?也是这样。

(时间:5:38—10:17)

3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比如之前我们学过的《俱舍论》,世亲菩萨把有部的卷的《大毗婆沙论》浓缩、总结一下,变成30卷的《俱舍论》。把卷的内容总结成30卷的内容。那30卷的《俱舍论》还是觉得什么?多不多?觉得不多的,在社会上讲可以称为学霸啦!相对于30卷的《俱舍论》世亲菩萨所造的,我们今天这次假期所学的《百法明门论》,那就短了,也就几百个字。这次学习光听字数,听起来应该是轻松的。

《大般若经》卷,一看就晕了。一看《心经》很欢喜的,那简单。我们这次讲的《百法明门论》,世亲菩萨所造的,那也是非常短的。《心经》可以说是经典里面最经典的,最短的部经了。说《百法明门论》呢,也可以说类似于《心经》,在一般论著里也算是最短的,几百个字。但是内容很广博,所以我们这一次用5天的时间,把世亲菩萨所讲的《百法明门论》很系统的学完。

先念一个课前加持仪轨,但愿我们能智慧增长,如法的了知世亲菩萨所造这部论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如果能把几百字的《百法明门论》理解得比较透彻,对于我们学佛,学修其他的经典、论典也好,那是有极大帮助的。通过学习《百法明门论》,掌握一百个名相(名词),佛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得到一次系统的历练。

(时间:10:17—14:16)

-视频文字整理:本草君-

责编:清净

美编:阿卡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z/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