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94574.html

《芥子园画谱》—一本康熙年间就编著而成,流传了多年的中国画启蒙书。画谱分为三集,最早是康熙年间,由画家王概,在明代画家李流芳留下的四十三页课徒稿的基础上,扩充增绘而成,此为初集—山水谱,是整个画谱的核心,也是朱耕原此次临写的部分。后来又由多位当时的书画家增绘了兰竹梅菊谱、花卉草虫及花木禽鸟谱,集成《芥子园画谱》。最早的画谱采用的是木板五色套印,画谱一出版,就在当时美术界尤其是初学者中受到了欢迎。因此,在光绪年间,画家巢勋对画谱又进行了临摹增编,采用石板印制发行,随着书本的流传,这一版本成了至今为止流传最广的一版,甚至齐白石、潘天寿等名家的绘画都由这本书启蒙。

最近,苏州书画家朱耕原在该书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前后花了五六年时间,打磨出了一本《芥子园画谱新传》。今年朱耕老先生已经年近古稀了,一般这个岁数的画家出版更多的是个人作品集,而他却选择通过临摹、编写,出了一本《芥子园画谱新传》。因为他与这本经典的中国画入门教科书之间有着不一般的故事。

  这故事要追溯到五六年前,因为朱耕原的孙女想跟着自己学画画,正统画家出身的朱耕原觉得学习就该从传统画法学起。不过,问题来了,让孩子一开始就临摹整幅画作,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从简单的开始。虽然市面上的入门书籍很多,但是,挑选对比后,朱耕原始终觉得不满意。

  “既然我教孙女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意味着别人画中国画入门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找不到一本正统、规范的中国画入门书,令朱耕原想起了儿时学画的经历。“那时都是我的老师,依照《芥子园画谱》临摹画出了课徒稿(老师为教授学生而作的画稿),让我们进行入门学习的。”于是朱耕原便萌生了临写《芥子园画谱》的念头。

  在朱耕原看来,清朝的《芥子园画谱》虽然流传广,但是却受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其中有两个不足。第一,由于是刻本的原因,线条的刀刻味太重,无法体现线条的弹性,以及笔锋的圆润韵味;第二,由于刻本只能体现线条造型,画面用墨的浓淡无法体现,而中国画讲究“笔墨”,一些技巧就无法表达出来。

  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老一辈传统艺术家提出重新临摹《芥子园画谱》,并通过现代印刷技术出版,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没能实现。因此,朱耕原此次临写、出版,也是对当时遗憾的弥补。

  日前,书画家朱耕原携《芥子园画谱新传》来广州举办了两场新书分享会,对读者畅谈他的绘画经。朱耕原认为,《芥子园画谱新传》作为一本中国画初学者的入门书,其中饱含着朱耕原对年轻学画者的期望,“年轻人学中国画千万不能走捷径,一定要从基础开始。如果画山水一定要从一点、一点的笔画开始练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朱耕原看来,无论未来想要画出怎样的风格,都绕不开《芥子园画谱》中基本技法的学习,就像做数学要背公式一样,传统技法就是画中国画的基本公式。(雅昌艺术网转载,21CN新闻网转载,信息时报原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z/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