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湾的传说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017/4274098.html峪里在没有建村之前是一个非常偏僻而隐蔽的小沟,但是一个安全的小沟,也是逃难、避难的人临时落脚的好地方,于是历史上一些避难、逃难的人都喜欢来这里。传说公元前年,骊姬之乱,重耳奔蒲避难,晋献公派寺人勃鞮追刺重耳。勃鞮进攻蒲城,蒲城守军要求出战,重耳不准,说勃鞮是执行他父亲的命令来的,抵抗是有罪的。于是带了狐偃、赵衰、介子推等一批人逾垣而走,逃奔翟地。追战中,寺人勃鞮割下了重耳的衣袖(祛)。后来重耳做了晋文公,人们就把勃鞮斩衣袖的地方,叫做斩祛垣(今隰县寨子乡去延村)。又传,重耳逾垣而逃的方向是顺着但头、无愚、上干一路跑下来,到了上桑峨村时,不知道该往南跑,还是往北跑。这时,介子推说不要往南也不要往北走了,我们就顺着这条沟往西走吧。这条沟这么窄,又没有官道,这样勃鞮就不会找到我们。于是他们连夜赶到峪沟里,时逢寒冬,重耳又冷又饿,介子推找了一些干柴准备烧点热水,让重耳暖暖身子再走。可是在沟里找不到泉水,介子推又气又急,就把离重耳坐的地方不远的一块大石头掀翻,突然冒出了一股泉水。介子推大喜,赶快生火烧水煮了一些树皮,大家吃喝一顿,乘天不亮又继续逃跑。重耳出逃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但当了晋文公的重耳大肆封赏时却遗漏掉了介子推,之后重耳亲自带人进山寻找介子推,放火逼母子下山,反将介子推烧死于山中。重耳痛惜不已,将此日定为寒食节令,举国禁火,世世代代纪念至今。与此同时,重耳命人把他们在隰县逃跑路线上的遗址进行了命名,给峪沟里介子推刨出来的泉水赐名“介子泉”。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明末清初马氏祖先初来峪沟建村时,还隐隐约约在泉水边的石碑上看见“介子泉”三个字。但有一年峪沟发生了山体滑坡,淹没了“介子泉”和泉边上的石碑。后人又慢慢地把泉水挖出来,但记不清了石碑上的字,只流传下来介子推来过这里,就给这里起名介子湾。如今,当我们来到故乡的介子湾,仿佛在隐隐约约中看到了一条历史古道和一群风尘仆仆的身影,那就是晋文公重耳和他的忠实追随者狐偃、狐毛、赵衰、介子推……一班人马。 (《那村那事那人》年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6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介休人传承介子文化的典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