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传奇人物,近代史上的许多文化名人对他评价甚高。作家林语堂评价他的画“可名为人生漫画。”美学家朱光潜说他:“从头到脚都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名声不仅享誉国内,也远播海外。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说:任何琐碎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种风韵,实在不可思议。甚至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他的画:“用寥寥几笔就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他,就是丰子恺。大众眼中的丰子恺,是漫画家;如果再了解得深一些,知道他是散文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美学家,在儿童美育、尤其是儿童绘画启蒙方面成就非凡。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丰子恺是前者。如果读过他的传奇,就知道绘画是治愈人生的一方良药,让他活出了一种物我合一的艺术化人生。1小丰子恺的童年学画生涯人们都说:丰子恺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达到了一种“纯真“的境界。就像林语堂所说的那样:“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少年时的绘画经历,让他挖掘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即便经历民国乱世浮沉,为俗事所苦,却依然能保持质朴恬淡之心。丰子恺出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最初学画,还是在初入私塾时,当时只是7岁孩子的小丰子恺,突然对《千家诗》里的木版画很感兴趣,他一心要给书上的“大禹耕田图”着色,便从自家的丰同裕染坊里向司务要了颜料做上色之用。父亲知道后,要打他手心。丰家藏书甚多,父亲晒书时,他偷来一部《芥子园画谱》,这令他爱不释手,冥冥之中开启了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之门。虽然父亲打他手心,但却是小丰子恺的艺术启蒙老师。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父亲深知绘画尤其是中国画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性情,于是借助扇面,来启发他。一次丰子恺看到一个扇子上写着两句小诗: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时多。另一面则是一幅画:有山、有树木、山间一座房子,房子的窗洞里有一个驼背的人。小丰子恺不理解,就去问父亲。父亲耐心解释道:“这个是扇面,这可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呢,你看,要在弧形的框子里构一幅美观的画,倒是一件很不容易而很有趣味的事呢!其实扇面不用全画山水花卉,西洋画风的,也可以装进去。你不妨描描看,很有趣味的。”父亲的鼓励,自己的兴趣,让小丰子恺越画越上瘾,画技越发高超,后来他给孔子画的画像还在学校“发表”,老师十分满意,周围同学也给他取了个“画家”的绰号。丰子恺说:人生追求有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楼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楼是灵魂生活。要成为一个完满的人,除了追求前两个外,还要追求第三个,满足“灵魂生活。”艺术就是他的灵魂,他通过画来向众人展现。回顾这一切的开端,就是那一页《千家诗》上的童稚涂鸦,一幅山水画的扇面,还有深深的父爱。2丰子恺:用美育代替宗教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遇见了李叔同、夏丏尊老师,毕业后顺理成章成了一名普通的文艺教师。当时进步人士,如蔡元培和李叔同等人都推崇“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希望用美学来陶冶人的情感。作为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自然也深受影响。但他的想法,与蔡元培的不一样,丰子恺希望通过美育,让孩子感受人生的欢乐,感受和探寻人生的意味。如果缺少了“美”,就会导致不健全的人格。为了寻找理想中的“儿童美育”,丰子恺研究过文学、音乐、绘画。研究的多了,他越发能感受到美育,尤其是儿童绘画对于孩子的作用。丰子恺先生认为儿童绘画启蒙,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培养“同情心”丰子恺说自己喜欢和赞美儿童,儿童是最有同情心的。为什么丰子恺这么推崇“同情心”呢?他曾经解释道:“同情就是用自己的心来体谅别人的心。”人世间的一切道德、文明、都是由此生发的。从这点看,儿童是丰子恺眼中最接近完美之人的人。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一个孩子帮他整理东西。他发现打开的怀表被这孩子给合上了,原先鞋子摆的乱糟糟的,也被这孩子给顺平了,即便是茶杯的位置摆放的不太合理,也被这孩子给纠正了。丰子恺看到之后,连忙感谢,说:“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孩子回答道:“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丰子恺实在佩服这孩子同情心的丰富,从此他也留意起东西的位置,体谅东西的安适了。这就是同情心的妙用。但同情心是会消逝的,只有学绘画艺术才能长时间维持人的同情心。儿童启蒙绘画,能通过艺术的感性,激发孩子的创造天赋,培养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帮助孩子锻炼直观的洞察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第二、呵护“童心”丰子恺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因为孩子有一颗直率、自然热情的童心,童心是一种趣味。很多时候大人就失去了趣味,因为大人热衷追逐功名利禄,没有闲暇咀嚼人生的滋味。而图画的精神,可以陶冶人们的趣味和滋味。一说起孩子学数学,可以用来练习精密的头脑;体育可以训练人的体格,有了强健的体格,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图画就像数学和体育,孩子不一定非要把苹果、茶壶画的有多像,这不过是训练孩子的眼睛,让眼睛“真而又美”,保持童心,丰富人生的趣味。丰子恺始终保持这样的信念:“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又幸福。”第三、涵养艺术心在丰子恺看来,有一颗“艺术心”也是顶顶重要的,如果缺乏艺术心,创作者就变成一个无情的机器了。艺术心需要想象力、创造力,而孩童时代生命力旺盛,这个阶段创造力也最迅速、最自由。丰子恺的笔下就有很多丰富生动的例子:孩子拿两把蒲扇当作一辆自行车的轮子,骑在上面;看到凳子没有鞋,给凳子的四只脚都穿上鞋子。这些都是孩子,用艺术心让平淡的生活多出许多趣味。孩子的艺术心是天生的,他们常常在墙壁上,用粉笔头、炭条或者黄泥块之类的“画具”涂鸦,大人看见了往往会勃然大怒,动手销毁看到这里,丰子恺觉得遗憾。孩子的画作,都是他们的心性所致,如果稍加引导,就会激发孩子的艺术潜力,最大程度发挥孩子的艺术创造力。这些会让孩子变得“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3再认识丰子恺和他的绘画之用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丰子恺画展,现场人潮攒动,许多人都是带着孩子一块儿来的,许多人都被他画作中的童真童趣打动,孩子们也看的津津有味。诗词间的寥寥几句化为纸上的袅袅炊烟,路上的一阵风吹过,也能变成画上几笔带有兴味的勾勒,画面上的巧思和幽默至今让人看得开心,治愈了当时乃至几十年后的我们。绘画成就了丰子恺先生,而丰子恺先生成年之后,也对儿童启蒙绘画贡献良多。这种相互成就和慰藉,是绘画史上的一段佳话,也让一代代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鲜活和魅力。(内容来源于小伦勃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于学士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1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