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专家刘军连 https://m.39.net/pf/a_9360486.html

《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痛风病多由外感湿、寒、热,而侵蚀痹阻经脉,内由平时吃的过于油腻、身体素质不行、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气血循环不畅继而湿气下行阻塞经脉,寒湿邪痹阻,郁而化热,停留肌肤。因此湿邪容易阻滞气血运行,导致关节湿热、肿胀和疼痛;寒邪则使体内气血凝滞,痛风的发作更加剧烈,关节的疼痛感更为显著;而风邪则容易引起关节的活动受限、疼痛加剧和症状的反复发作。

而在治疗上我们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基本原则,温经散寒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消除体内的湿邪和寒邪为主。而活血通络主要是以舒筋活络,减轻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为主。

而在《金匮要略》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实践和进步以寒湿内痹型为主的痛风患者在中药使用方面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有一方附红汤分享给大家。

主要由桂枝、薏苡仁、延胡素、苍术各15g,当归12g,熟附子10g,炙甘草、防风、红花、牛膝各9g,白芍6g组成。

需要注意的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药物的使用上也是随症加减,比如还有湿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黄柏;而肝肾亏虚者可加独活、寄生、杜仲;有痰湿者也可加滑石、薏苡仁、白芥子。而在使用上则是每日1剂,熟附子用开水先煮2小时,再下其他药合煎20分钟,分3次服。

分析:痛风之成,郁热为标,风寒湿痹阻为本,属寒热错杂证,治以温经通络。熟附子辛热通行十二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桂枝温经散寒;当归、红花、延胡索性温而活血通络,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均有镇痛抗炎作用。初起者加清热利湿化痰之品,但不可过用寒凉之品,以免冰伏风寒之邪,导致失治误治。

提示: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上述是与大家分享的中药小知识,如有问题向医生及时提出,以获取更专业的指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1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