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2/116019.html

来源文艺天下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青石旁,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林飘烟。——徐渭

在艺术家梵高的故事里

有三个关键因素:

一、穷

二、有才华,但怀才不遇

三、可能是个疯子

翻看中国书画史

还真有这么一位明代“梵高”

他叫徐渭,被称为绘画“疯子”

徐渭

徐渭,《墨葡萄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纵.4厘米横6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说回徐渭

徐渭少年得志

这个早熟少年9岁就得到了

山阴知县的赞扬

一时被视为神童

后来又被誉为“越中十子”之一

轻松考中秀才

青年时代的徐渭胸怀大志

不只穷究学术

而且研究兵法,探讨政治

但是在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下

徐渭到41岁

八次乡试全部落榜

徐渭荷花立轴

后来

徐渭为浙闽总督胡宗宪

出奇计大破倭寇

穷,也是真穷

……

徐渭晚年回归故里

穷困潦倒

变卖藏书数千卷

靠卖字画为生

死时除床上草席,一无所有

徐渭水墨花卉立轴

徐渭辛未(年)作风筝图

当然,

徐渭和梵高之所以传世,

是因为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

虽然徐渭认为自己

“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徐渭花鸟立轴

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

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

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势狂逸,墨汁淋漓,

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

徐渭杂花图卷

纸本水墨30×.5厘米

南京博物院所藏

与徐渭相比,

陈淳是个十足的“富二代”,

生活条件优裕,对做官也没什么兴趣,

淡于仕途,流连诗酒临泉。

陈淳

明陈淳墨芙蓉图水墨笺本

陈淳自小生活环境优渥,

一直到而立之年

都在以文征明为核心的

苏州精英圈子里受熏陶教育,

他完全以道教作为对繁杂世务的一种解脱,

一心在追求身心完全放逸,

物我两忘之境。

明陈淳草书七言诗立轴纸本水墨

现今存世最早的一件陈淳作品《湖石花卉扇面》作于年,陈淳31岁,父亲尚在世,画太湖石一,右上即旁边点缀朱红色小花,画上有文征明、祝允明、唐寅等题诗。

陈淳,《湖石花卉扇面》,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淳春色烂漫纸本项元汴旧藏

陈淳晚年

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期,

他的独特风格

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陈淳一生所作的写意花鸟画,

始终交替运用纯水墨与浅设色两大类。

他的淡彩作品,水墨八九分,

而色彩只有一二分,且是单层罩上。

明陈淳花鸟立轴纸本

陈淳在作画中

很自然的使用书写性用笔,

线条注重变化,转折顿挫,

试作品的语言既统一又完整。

陈淳的水墨写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行草,

《花卉图册》中的残荷,用笔老辣,

叶脉的用笔明显有草书的味道。

明陈淳花卉图卷

2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洛阳牡丹图》是一件特殊作品,这是陈淳晚年所作。其用色鲜艳,胭脂加饱水分表现花中之王的娇媚,整幅作品的润色和湿墨在大面积中使用,主次分明。

明陈淳洛阳春色图卷

纸本设色26.5×.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明陈淳秋色满园立轴设色纸本

陈淳秋江清光图南京博物院藏

陈淳《罨画山图》

纵55厘米,横.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陈淳《罨画山图》

纵55厘米,横.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陈淳、徐渭的名字

意味着中国画的

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的完全成熟

陈淳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出世是主动的,

自觉的,因而他的画悠然意远,

潇洒自得,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出尘气度。

徐渭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

其绝俗是被动的,无奈的,

满腔的悲愤抑郁倾泻于毫素,

淋漓中尽见血泪与呼号。

他们的人生是如此的不同,

却在艺术上书写着各自的精彩。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