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各种慢性弥散性肝炎或广泛的肝脏实质变性继续发展的结果。其主要病变为肝脏的弥散性发炎,纤维组织的增生,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再生,假小叶形成,引起肝脏变硬变形,故名肝硬化。

↓《民间方1.》↓

山防风31g,左手香1.5g,钮仔茄31g,加6碗水煎成3碗或炖瘦肉服用。每日三餐饭前半小时服。连续服1星期(7服)之后,停药2天作为1个疗程,大约服3~5个疗程即可痊愈,重者则需服7~8个疗程。服药前应先做各种指标的检查,每10~15天再做检查,以确定疗效本方所用山防风与左手香均为新鲜品,如用干品分量减半。

↓《民间方2.》↓

猪心、猪肝、猪肺各1具,柿子醋ml,蒜瓣24个,砂仁30g。将猪心、肝、肺放沙锅内水煮半熟,弃水加醋、蒜瓣、砂仁共煮至醋干,用竹刀切片,吃猪心肝、肺。忌食辣椒。

↓《民间方3.》↓

消水丹(李昌源经验方)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萃(第一册)》

甘遂10克,枳实15克,沉香10克,琥珀10克,麝香0.15克。

行气利水。

肝硬化腹水。症见胁下痞块胀痛,腹胀,小便短少,大便秘结。

本方以甘遂泻腹水而破瘀血为主;辅以枳实破结气而逐停水;沉香降逆气而暖牌肾;佐琥珀利小便而通经络;麝香通诸窍而活血滞。上药装入胶囊,枣汤送服,其旨在顾护脾胃,免伤正气。诸药合用,气滞散则腹水消,气血脏腑可望恢复。

枳实理气消胀的功效与其增强小肠电活动的效应、兴奋胃肠平滑肌等药理作用有关。沉香所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胆汁分泌等作用。

上药共研细末,装空心胶囊,每次4粒,隔日1次,兑大枣汤空心平旦吞服。

↓《民间方4.》↓

鲤鱼(约g)1条,红皮蒜9瓣,砂仁(研末)9粒,莱菔子(研末)9g,皂矾(研末)2.7g,小枣(去核)3枚,花椒(研末)2.7g,黄酒ml先将皂角装入小枣内,置火上炙成炭,研为末,再将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不要用水洗涤鱼腹腔,然后将各药装入鱼的腹腔内,用芝麻油炸,再用黄酒炖熟,鱼肉及鱼汤顿食。

用于水肿臌胀。

↓《民间方5.》↓

白芥子2克,白胡椒5克,麝香少许。

将以上药物共研为细末,贮入瓶中,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凉开水调成膏,纳入患者洗净的脐窝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10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逐水化瘀,通便除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尤其对肝性腹水和肾性腹水疗效较著,对结核性和癌性腹水亦有利水作用

↓《民间方6.》↓

冬瓜皮姜汤

冬瓜皮15~30克,生姜片20克。

将冬瓜皮、生姜片洗净,加适量水煎煮。当汤饮用。

主治肝硬化。

《17种顽固病的食疗名方》。

↓《民间方7.》↓

绿萼梅、绿茶各6克

将上2味放入杯内,以沸水冲沏,代茶饮用,每日1~2剂

疏肝理气,解郁开胃。用治肝气郁结型肝硬化。

↓《民间方8.》↓

蜈蚣草(又名草子仔),以清水炖青壳鸭蛋服用,将炖好之药汤当茶饮用,次数不拘,蛋吃与不吃均可,约喝4天后,尿如茶褐色,表示已有药效将肝毒排泄的征状,如继续服用,尿可恢复正常之色。蜈蚣草在学校运动场或郊外,尤其墓地很多,匍匐生长,夏天开花结子,有大叶与小叶两种,小叶者方有效。

↓《民间方9.》↓

臌胀黄痘方(金洪元经验方)

《中国名医名方》

茵陈15-20克,郁金12克,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生大黄3~6克。

清热利湿,理气化瘀。

肝硬化,湿热黄疸,伴腹胀,苔腻,便秘或出血者。

茵陈为清热除、利胆退黄之要药,用量宜重;郁金性寒味辛苦,入气分则行气解郁,入血分则凉血祛瘀,尤宜气滞血瘀之症;鸡内金有健脾开胃,运化水谷之功,能除脘腹胀满而助消化;金钱草清化湿热,利水解毒;大黄荡涤瘀热,推陈致新。全方合用,可收清利湿热,理气祛瘀之效。

茵陈促进胆汁分泌,且具有保肝作用,能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黄为治黄疸要药,具有利胆退黄作用,能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小管胆汁瘀滞,增加胆管舒缩,加强胆红素排泄及抑制溶血反应。金钱草抗炎利胆。

水煎服。

舌红少苔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胁痛而舌黯有瘀斑者,加茜草10克;胁痛兼胀者加青皮10克、川楝子10克;便溏不畅者,去大黄加木香10克、苡米30克。

↓《民间方10.》↓

用活黑鱼1尾(~g),黑矾1.5g,松萝茶9g。

鱼去鳞甲,将肚破开,去肠,入好黑矾、松萝茶,男用蒜8瓣,女7瓣共入鱼腹内,盛瓷器中蒸熟。

令病人食鱼,能令食茶蒜,更妙,药从头上食起,病即从头上消起,从尾食起,即从脚上消起,立效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