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年8月底,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而本文要讲述的血战东团堡的历史就是晋察冀军区在百团大战中一个经典战斗。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以破袭正太铁路沿线的作战已经于9月10日全部结束,于是八路军彭德怀总指挥又拟定了以继续破击日军交通和拔除深入我基本根据地内的一些据点为目的的第二阶段作战。

而晋察冀军区为开展边区西北方向的斗争工作,被要求集结主力破坏涞源和灵邱之间公路及夺取上述两城(主要目标为涞源县城)。而本文所提到的日军这个东团堡据点就是驻守涞源县城外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所在。

东团堡据点位于涞源县东北方向,离县城较远但位于涞源至蔚县公路旁。属于涞源县独立第4步兵大队防御范围,驻守着该大队第4中队一部。在百团大战时期,东团堡的指挥官是井出弥一中尉。在独立混成第2旅团史中,称井出中尉是第2中队中队长,但是根据同时期《独立歩兵第4大隊第2中隊戦闘詳報》中记录,第2中队中队长为税所三郎大尉。再根据其日军战后东团堡战斗相关档案记录,第4中队中队长为甲田文男。笔者估计井出弥一中尉估计为第4中队下属小队长。

9月22日,晋察冀军区各部向涞源县各个日军据点发起全面攻击,军区第3团主力负责攻击东团堡。夜里10点左右,3团的战士们开始了对东团堡日军的攻击

首先攻击的是日军东团堡外围由上等兵藤原朝忠等八人所驻守的第一分哨。该部日军防御极其顽强,一直与进攻的八路军在阵地激战近1小时后防线才崩溃,不得不丢下分队长以下五具尸体向东团堡核心阵地撤退。

同时受到攻击的还有第2分哨由伍长酒井义弘等八人驻守的第2分哨。该部储备着“赤筒”毒气弹。这种毒气弹主要成分为氰化物,主要造成人员昏迷和呕吐。虽然不如日军以芥子气和路易氏糜烂性为主的“黄筒”致命,但是却同样能严重影响中国军队战斗力。由于该分哨日军使用“赤筒”,攻击遭受挫折。最终22日夜,第2分哨未能被攻陷。不过井出弥一中尉为了保存战力,不得不让第2分哨剩余人员当夜撤回到了东团堡核心阵地内。

23日,白天中日双方继续对峙。为了减少伤亡和尽可能的缩小中日双方火力差距,3团还是决定对日军阵地进攻放在夜间进行。

根据《晋察冀军区百团大战总结报告》中描述,“23日夜我军继续攻击东团堡,敌大肆放毒,我中毒者达三百余人。后仍冒毒猛冲五,六次,将敌歼灭一部,仍未能全部解决。”

24日,白天双方继续对峙,但3团已经开始从重新调配兵力。攻击上庄子的部队仅留2个连监视,其余全部集结于东团堡,为全歼该地日军做好准备。

当然日军也没闲着,虽然通往涞源县城的道路和通讯都被破坏,但是却还有空中支援。午后,日军飞机向东团堡投下了通讯器材和三大捆弹药。

日落后,八路军又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攻击目标首先是团堡周围阵地,然后继续向日军核心堡垒攻击。而日军通过放火和施放毒气弹,死守房屋,与3团将士展开最为激烈的争夺战。日军实际大部已被歼灭,但同时我军也伤亡极大,大量战士中毒。至25日凌晨,攻击部队不得不又撤回堡垒周围监视日军。

25日晨,日军飞机再次飞临上空助阵,并投下弹药补给。但是由于日军已经被围死在狭小的团堡内,弹药完全被八路军所缴获。东团堡中的日军守备队长井出弥一中尉眼见部队已经完全弹尽粮绝,补给无望,而且手下官兵非死即伤,完全陷入绝望。于是在25日下午,残余日军开始销毁团堡中的文件和武器。3团发现堡垒中硝烟冒出,立即开始向日军发起猛攻。最后堡垒中的队长井出中尉绝望的要求剩余日军伤兵为避免被俘虏全部跳下碉垒下方火坑自杀。(关于日军最后自杀人数中日双方记录略有差别,中方记录看到日军22人投入或者烧死,而日方记录是最后重伤的26人自杀)

近3个夜晚的血战,终于全歼东团堡日军。最后俘虏日军1人,翻译官1人。但被俘日军试图逃跑被击毙。在晋察冀军区战报中记录攻击东团堡战斗中,伤亡余人。以这个伤亡比来看,这次算得上很成功的攻坚战。

(留言莫問笔者关于东团堡日军人数或者编制情况。实际已经在文中有透露,但不能具体言明。以防被戴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

参考资料:1,《独立混成第2旅团简史》

2,《晋察冀军区百团大战总结报告》

3,《獨立步兵第4大隊の現金亡失に関する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