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无识之人根本成不了大家
来源坦腹斋 无识之人成不了大家 文/陈传席 什么是大师?大师的作品必须是:包前孕后的,而且必须能树立一代楷模,开启一代新风。关键是“包前孕后”,后两条其实已包括在这一条中。能“包前孕后”的作品当然必须是高质量的作品,高质量的作品应有哪些标准呢? 古风观天仙配电影感赋 22x32.5cm年纸本 功力、样式、思想。一幅作品中,功力高、样式新、思想深,便是高质量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皆精,却非易事,正如谢赫说的:“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姚最说的:“画有六法,真仙为难。”那么,三者当中,哪一样更重要呢?当然,“样式”中也包含着“思想”,但“思想”不完全体现在“样式”中,“思想”还有其独立的一面。“功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功力”也就有了样式,但“功力”不完全是“样式”,也有其独立的一面。还有,“思想”高深的人也必会有“样式”。所以,样式、思想、功力三者有互相联系的一面,一者十分突出,其余二者不可能完全没有;倘若一者太差太弱,另二者也很难成立。 黄宾虹的画是以“功力”深厚而见著的,他的“样式”和“思想”都体现在“功力”之中;因功力太深而出现“样式”,同时也体现出他的思想。“功力”属于有多样,可简单地分为“传统功力”和“非传统功力”。黄宾虹的“功力”属于“传统功力”,“传统功力”因根深也就叶茂,因而在“传统”上下工夫的人是比较保险的,但也是十分艰巨的,因为必须下很大的苦功。 古格言(一)22x32.5cm年纸本 “画人不可无年矣”,如果你不长寿,在传统的道路上也许走了一半便结束了。而且必须有很高的理论基础和文化修养,否则你还不理解传统,又怎么学习传统?很多人自认为画了一辈子传统,其实还没有进入传统门槛,只不过学一点传统的皮毛,看似传统,实际并无传统的内涵。传统中国画你只要理解了,学到家了,创作时尽可任意发挥。加上你有思想,有特殊的个性,有浓厚的修养,自然会出现特殊的风格。李可染说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正确的,可取的。 “功力”就是正确的、有深刻内涵的表现力,“传统功力”当然是一种优秀的表现力,但“非传统功力”也不可轻视。“非传统功力”有时可丰富“传统功力”,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传统功力”之一,但“非传统功力”必须有一部分“传统”在内,否则,不包前也不必孕后,“传统功力”者是指沿着传统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再在同方向上超越,如黄宾虹,齐白石等人。“非传统功力”指在传统上走一小段,便离开传统。叉道而去,另辟蹊径。 古格言(二)22x32.5cm年纸本 如蒋兆和其人物画借用西画的表现力,但又用传统的笔墨形式,却又缺少传统笔墨的内涵。传统有的,他没有,但不是完全没有;传统没有的,他又有了,故称为“非传统功力”,亦可取。总之,你想表现一种文化,而表现得不好,就叫无功力,至少叫功力不深。功力不深,是画不出高质量的作品的,也绝对成不了大师。 “功力”必须刻苦锻炼才能得到,但也不完全出于练,还有各种文化的积累,“死练”的作用是有限的。 古格言(三)22x32.5cm年纸本 作品的样式、功力,还有意境、含义、趣味以及体现出的各种文化底蕴,都需要思想才能成立。思想是学、才、识、胆的总和,贯穿其中的是悟性。学,不仅是学,不仅是学技巧,更重要的是学文化,阅读各种文化典籍,世界名著,一流的理论著作。 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低的人是不能做画家的。很多人练了一辈子,也学了一辈子,但成不了画家,这说明他虽有学,但无才,老百姓常说某人不是这块材料,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无画画之才,也应该有自知之明,或者改行,或者只作为业余爱好,作为一个欣赏家或收藏家或出版家之类也是好的。 襟怀志趣联22x32.5cm年纸本 识是学和才的升华,有学有才者,如果升华不到识,也是成不了大家的。识是思想的核心,一个画家(以及其他任何成功者)学习和进步,发展和变革,每一过程都是识在起作用,无识之人不但成不了大师,也成不了画家,当然识也有高下之分。识高也必有胆。 李氏民笔清诀22x32.5cm年纸本 有学、有才、有识、有胆,也就是有思想,乃是成功大师的最重要因素。 论语(一)22x32.5cm年纸本 论语(二)22x32.5cm年纸本 论语(三)22x32.5cm年纸本 秋风北塞评天下22x32.5cm年纸本 山清鸟语联22x32.5cm年纸本 十载半生联22x32.5cm年纸本 题画诗22x32.5cm年纸本 五千载后降斯才22x32.5cm年纸本 雲龍湖夜望22x32.5cm年纸本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7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3月2日影讯什么美女与野兽结婚,蝙蝠侠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说ldquo免疫疗法rdqu